离谱!一天涨60%188金宝博- 金宝博官方网站- APP下载债基收益让冠军基金自愧不如?三招教你避坑
2025-08-28188金宝博,金宝博官方网站,金宝博APP下载昨天,葛兰被“撤下”支付宝榜单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。今天,葛兰的代表作就 大涨5.7% ,表示欢迎。
蚂蚁财富称,金选榜单里的“周销售排行”,是以周为维度的投资者申购的客观数据。最近随着市场波动,投资者开始较多配置稳健的固收及固收+产品。
权益基金不敢买,投资者就买债基。 类似的事情在2016年年底发生过,但结果不太好。
那时候权益基金表现很烂,纯债基金业绩表现优异,投资者大量买入纯债基金,结果中长期纯债基金反而下跌了1%,并没有给蜂拥而至的基民,带来满意的收益。
毕竟,中长期纯债一般一年收益大概5%,而这轮下跌就跌到了整年收益的 20% 。
鉴于这种超大规模的基金销售平台的影响力,我不禁担心,如果大家开始去买债基和固收+基金,会不会冲着收益高的去买了?
到底应该怎么去挑选出长期更稳定的债券基金和固收+基金,下面讲到的几个方法,一定记得好好看。
先给大家看一只看起来,业绩很不错的债券基金,最近1年上涨64%,从2017年3月成立到现在,累计上涨了242%。
这个成绩,是不是相当可以了?毕竟2021年的冠军基金,最近1年也才上涨了67%。
时常要应对读者的灵魂拷问“这个收益看起来不错,可以买吗?”,严谨的我们,当然要去探寻,为什么这只债券基金,竟然都快要让去年的冠军基金,自愧不如了。
事实上,上面那只业绩亮瞎眼的债基,过去一年67%的涨幅,基本上是在一天之内,瞬间完成的。
在2021年9月17日这一天,这只债券基金,一天上涨63%!真TM刺激!
按照常识,一般出现这种情况,都是 发生了巨额赎回 ,给基金贡献了大量手续费,导致当天净值大幅上涨。
这只基金在21年二季度之前,99%以上的份额都是机构在买,到了去年二季度之后,机构全部卖出,只有200万散户还在继续持有。 基金规模也从20年底的4.66亿,降到了只剩300万。
当然,只要业绩好,不管这业绩怎么来的,一定会吸引大量基民杀入场内。很快,在21年三季度结束后,这只基金规模暴增32270.63%,从300万变成了8个亿。
大家的常规操作,很可能是,打开基金销售平台,点击基金排行,选择业绩排行前三的,点击买入。
简直离谱! 最后的结果,当然是让后续冲进去的散户们,失望了,业绩持续倒数。
首先是合理的收益范围, 债券是石头里榨油的资产,每年能提供的收益是有限的。基金经理每天累死累活,只为帮持有人多赚几个BP(1BP=0.01%)。
从2004年至今,中长期纯债的年化收益为4.78%,短债的年化收益为2.56%。根据历史数据来看,我们可以划出一个范围,中长期纯债合理的收益在4%~7%之间,短债在3%~5%之间。
如果一个产品的收益明显超出合理区间,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当中发生了什么。有两种常见原因,一是巨额赎回导致净值暴涨,二是基金经理投了大量高风险品种。
巨额赎回可以通过净值曲线判断。如果净值曲线近期出现了一根往上走的大直线,说明基金遭遇了巨额赎回。
避开这些产品的方法很简单,不要买机构占比在90%以上或者单一投资者持有份额比例超过20%的基金。
前者可以查询该基金的“持有人结构”,后者可以查询该基金最近一期季报,“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其他重要信息”有详细说明。
债券既然是石头里榨油的品种,高收益背后往往是巨大的风险敞口,为了多赚1%可能要承担亏损10%的风险,相当于亏掉一年多的收益。
比如,基金经理为了提高收益,大量买入低等级信用债,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承担较高的债券违约风险。这种情况下,一旦遇到踩雷的事件,投资者可能损失惨重。
这里提醒一句,过去两年可转债涨了太多,现在是比较贵的,平均价格139.58,转股溢价率 39.61%,到期收益率 -4.24%, 投资固收+产品的投资者要避开可转债占比高的基金。
最后做个延伸, 债券基金的分类比权益类基金还要复杂,有专投短期债券(1年期以下债券)的短债基金,也有专门投可转债的可转债债基,还有可以投股票的二级债基和偏债型基金。
买债基前,先看看合同书中的投资范围。重点关注债券投资比例、股票投资比例以及能否投转债。这也有利于判断该产品的风险所在。
固收+看似风险低,里面有着很深的套路,我们不要贪图收益,还得需要搞清楚它自己买的是啥玩意儿。这样才能真正收获稳稳的幸福。
照着平台首页推荐的买,看起来短期能赚钱,长期亏钱概率极高。最终还是得靠严格指标筛选出的基金,更能让你拿得放心,做到长期持有。
强烈推荐2022年,尤其是这几年新入场的智友们,花几天时间体验一下我们的《基金入门训练营》,系统了解一下选基金、选基金经理的实操方法,把赚钱的主动权,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声明:基金研究、分析和基金组合服务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,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,不作为买卖的依据。基金投资有风险,基金及基金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。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,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。